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水貂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dy业务自助下单平台 -抖音粉丝购买官网便宜 - 微博赞转评代

客服   水貂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dy业务自助下单平台 -抖音粉丝购买官网便宜 - 微博赞转评代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大年三十,王方勇在养殖场内巡查水貂生长情况。记者郭学军摄

王方勇是记者儿时的玩伴。现年49岁的他,从1982年那年,13岁的他开始家庭养貂,36年来“痴心不改”,硬是在全省经济最落后的鲁西南鄄城县,靠在农村养貂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今年春节期间,在王方勇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山东鼎牧貂业有限公司,在占地36亩的养殖场内,有芬兰、挪威一代种貂8000只,狐狸1200余只,年产仔貂23000余只,年销售收入达500余万元。另外,他还投资320万元建立500吨的冷库和饲料加工流水线,原来小打小闹的小养殖户,一举成为闻名鲁西南的大型特种养殖企业。

买来13只种貂开启养殖路

13岁的年龄,对于许多孩子来讲,或者还在校园读书,或者还是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娇儿。可对13岁的王方勇来说,他却辍了学,尚年幼的他,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可生活并没有根本好转。

这时,他想学着做生意,但没本钱,风险也大。于是,在别人的启发下,想起了农村常见的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经过多方了解,他没有选择常规的养鸡养羊,而是选择了养貂。1982年冬天,从没有出过远门的他,独自一人坐火车,到了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购买到13只纯种乌苏里种貂,开起了自己的养殖路。

由于自己对养殖一窍不通,王方勇购买了大量的养貂书籍,白天喂养,晚上对照书本学习,并利用空闲时间到青岛、威海等地的大貂场学习,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养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1983年10只母貂产51只。

一年后开始形成规模养殖

水貂要求饲料精,喂养时间性强,通气、透光、环境卫生条件要求严格。一年365天对王方勇来说没有一个休息日。他往往早上四点起床,烧火煮食,清洗食盆。为节省开支,他用手工绞肉,每次绞下近百斤饲料后累得气喘吁吁。

夏季,烈日当空,仔貂出世,需新鲜食物,此时喂养最为关键,为提高仔貂成活率,他常常骑自行车到黄河对岸的河南范县、河北魏县一带采集饲料,往返一百余里水貂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每次用自行车带回二百余斤肉食,冬季,仔貂逐渐成熟,食量增加,必须天天采食,他早晨顶寒风出门,晚上披冰霜回家,手冻僵了,耳朵冻出了血,到1984年底,貂群扩展到180余只,初步形成了养殖规模。

曾遭遇天灾人祸濒临绝境

不料,1985年王方勇水貂养殖遇到了大难之年。水貂繁殖,配种是关键。1985年由于水貂过肥,配种难以施行,只能由原来的三次配降到二次配或一次配,这就预示着当年不会有好收成。到了4月底5月初,正是种貂产仔期,可貂场大面积流行犬瘟热,病毒性肠炎和防留申病。水貂的这三大疾病横行,一发不可收拾,大批待产母貂死亡,仔貂体弱多病,平均产仔率由去年的6只降为3只,成活率由上一年的4.8%降为2.8%,瘟疫过后,仔貂所剩无几,一年的劳作化为乌有。

同时,1985年5月后,貂皮价格大幅下跌,公貂甲级皮由原来的130元/张降到58元/张,母貂甲级皮由原来的85元/张降至30元/张。加上合作伙伴欠款不给,王方勇的银行贷款也到期,一时濒临绝境。此时,16岁的王方勇顶住压力,东拼西凑,总算还清了贷款,渡过难关。

自己致富没忘帮助乡亲

“现在,难关都过去了。我有今天,首先得感谢这些年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王方勇说,近几年,上级有关部门对他的养殖事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本人曾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评为“2016年中国毛皮动物养殖十大人物”,他的企业被省畜牧协会吸纳为理事单位。

他告诉记者,现在,在他的养殖场,饲料出库-粉碎—蒸煮—搅拌—送食,已全部机械化操作。他还投资27万元加强种群防疫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建立了五级粪便沉淀设备。

自己致富了水貂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王方勇开始考虑帮助周边的群众。他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加入养殖行业,免费为大家在疾病防治、饲养技术、购销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我是咱这个地方长大的人,不会忘本。”王方勇说。

(记者郭学军)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