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美国农业的发展 快手秒业务平台网站蚂蚁

客服   美国农业的发展 快手秒业务平台网站蚂蚁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一、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农业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1860 年至 1945 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美国农业完成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

(一)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无论任何时期,土地制度对农业生产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862 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宅地法,其颁布为西进运动的移民提供大量免费土地,有效推进了“西进”浪潮,使美国西部土地得到迅速开发。

宅地法的实施解决了 80 多年来关于美国公共土地使用费的争论,作为长期争论的产物,宅地法成功地将数百万英亩的土地私有化,确立了美国当时的小农土地所有制,使成千上万没有多少资本的定居者成为农场主,成为农业上的生力军。

(二)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真正的美国农业半机械化是在十九世纪后半个世纪完成的。经验显示,技术是农业变革的源泉,而非更好的土地。

在可耕地面积广阔而劳动力异常短缺的情况下,美国开始推广使用农业机器和新式农具来提高耕地效率,这一时期投入使用了犁、耙、播种机、中耕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各种新式农机具,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加,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有一系列的重要发明。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现了从农业半机械化时期到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的过渡,这一时期见证了美国农业从畜力动力向机械动力的转变以及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推动。

(三)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的过渡,出现了马拉农业机器的半机械化生产工具,替代了人畜力的落后工具,美国农业有了快速发展。

战争期间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机具、肥料等生产资料供应不足,但通过美国科研机构、实验室和推广站的努力,实现了农业基本机械化,并推动了农业科学化发展,使美国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1945 年至 2000 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同时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

(一)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家庭农场取代奴隶制种植园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的主体,美国农场数量在 1935 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不断减少,然而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不断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并且战争加速了农场数量减少及农场规模扩大的长期趋势。

(二)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美国农业的两次革命反映了上个世纪技术变革对农业的影响。第一次革命见证了美国农业从人力到畜力动力的转变,并以内战为中心,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出现了杂交良种等技术变革;

第二次革命见证了从畜力到机械动力的转变以及生物化学对农业生产的适应,并以二战后为中心,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完整的机械体系,农业生产技术实现科学化。

(三)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过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和农业科学化之后,美国农业于 20 世纪60 年代全面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三、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

(一)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新世纪以来,美国农场数量及规模维持相对稳定,2002 年至 2017 年,美国农场数量由 213 万个减少到 204 万个,2017 年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为 441 英亩,与 2002 年农场平均规模一致。

(二)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美国农业贸易就保持较高水平。新世纪以后,美国农业贸易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且美国农业持续保持贸易顺差,长期以来对美国非农业商品贸易持续逆差有重要抵消作用。

美国农业贸易顺差主要由大宗农产品出口推动,大宗商品出口一直超过进口,抵消了美国消费导向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大部分农产品的产出增长速度持续超出国内需求,美国农业一直以出口市场来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和收入。

美国农产品进口的稳步扩大主要由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商品推动,原因在于国内一系列面向消费者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消费导向型农产品主导了美国农产品进口,并且增长速度超过了农产品进口总额。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一、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美国几乎能生产世界上所有的农产品,而且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很高,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处于优势地位。以农产品产值和出口额靠前的农产品为选取标准,最终确定了美国谷物品种、油料作物、纤维作物、园艺产品和主要畜产品五大农业品类共计十六项农产品作为分析样本。

同时选取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荷兰、巴西、德国、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和澳大利亚共九个国家作为美国农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的比较对象。测度的时间范围是从2000 年至 2018 年。美国及世界各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

为更好地了解美国农产品质量升级指数情况,本文对美国与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农产品 QC 值进行比较。

总体来看,美国的生菜、番茄、牛肉、苹果、柑橘的 QC 值在 1.1 以上,小麦、玉米、水稻、鸡蛋的 QC 值在 1 以上,大豆、棉花、猪肉、鸡肉的 QC值为 0.99,牛奶、葡萄和草莓的 QC 值分别为 0.97、0.96 和 0.88。

比较来看,美国的牛肉、水稻、柑橘、番茄和生菜的 QC 值位于观察国家中前列,整体上美国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的质量竞争优势。

二、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农产品作为食品及食品原料,其安全保障的差异化优势已经成为美国农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提升美国农业市场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技术保障作用。

目前,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 40 余种,这些法律法规涉及美国食品种类的各个方面,并且体系完备、职责分明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为美国食品安全提供最基本保障,也为美国农业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奠定重要基础。

三、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早在 20 世纪初期,美国农民和牧场主就开始使用农业合同生产或销售农产品,到 1960 年,合同已经发展成为美国一种农业生产和管理工具,从那时起,合同制一直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美国三分之一的农业生产是根据合同生产的。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给经营者和承包商带来了积极影响,也是美国农业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的启示

与美国不同,中国农业在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有益启示。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美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转化,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中国作为一个要解决 14 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人口大国美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主要粮食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当前中国主要农产品仍面临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现实困境,农产品库存高企、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和高附加值农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

结语

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

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应追求长期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基本平衡,农业也不例外。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时,处于比较劣势的农产品出现贸易逆差属正常现象,中国农产品贸易从顺差转向逆差,是经济融入世界体系过程中按比较优势配置农业资源的结果。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