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以太网和wifi的区别哼哼毛去水印

客服   以太网和wifi的区别哼哼毛去水印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近些年大量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去”,这些企业中,也包括家用电器行业的企业。在国内,家电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家电企业将持续面对基本饱和的国内市场和长久的价格战,为实现不必要的内耗,促进企业实现的二次增长。

通过跨国并购“走出去”是家电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相关经验及能力,以失败告终的海外并购案不在少数。

一、家电行业背景

家电行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内实现了稳步快速的发展。目前,通过企业兼并或者并购的方式将市场中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资源向少数几个头部企业进行整合和集中的趋势在我国家电行业中己经非常明显,并逐渐形成了几家大型家电企业统治家电市场且彼此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

在整个产业链中,一方面原材料供应商要求提高原材料供应价格,另一方面产品销售商具备了更好的议价能力,这两大因素直接导致了家电制造企业的处境愈发尴尬。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让家电制造企业不能再仅仅只关注产品的价格与质量,还需要其关注产品的功能、性能、能耗、口碑、服务等多方面指标以获取客户的满意,这就对家电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服务提升带来了全新的压力。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说,受制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近几年家电市场表现出缩减与萎缩的态势,整个家电行业处于下行阶段。在以上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家电行业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通过多种市场或者非市场的手段全面提升自身实力成为这些家电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在恶劣的发展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一般认为,提升企业实力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通过自身内部积累实现内生式增长,第二种则是采取企业并购或者兼并的方式实现外源式扩张。

前者往往需要漫长的发展历程而见效迟缓,后者相较之下则要迅速得多,尤其是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家电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外源式扩张来迅速壮大自身实力,并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事实上,家电制造企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企业,目前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而面临发展瓶颈,所以,充分利用自有优势,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构建并实行多元化或者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成为家电企业在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其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和制造业升级趋势的有效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型家电企业迈出了国际化发展步伐,通过积极的海外并购实现自身业务的跨域扩展。这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海信并购Gorenje。同样也有失败的案例,如TCL并购汤姆逊电子家电业务。

海尔智家作为当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从1989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家用电器及其关联产品市场,并打造了集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于一体的业务模式。

为了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在日益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同行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中获得优势。海尔集团自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后便积极发挥其上市公司的有利地位和较大影响力,主动部署海外市场并成为国内首批少数几个对外进行战略布局的企业之一。

然而,海尔在其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并不顺利,这主要是由于松下、伊莱克斯等知名国际品牌已然抢占了市场先机,海尔作为后来者难以在共有目标市场中取得优势。

因此,海尔实际控制人以及大部分股东同意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探索在海外的快速发展之路,并先后完成了对日本三洋以及对新西兰企业裴雪派克的跨国并购。

事后证明由于通过有效的并购整合和科学的并购策略,获得了不错的并购协同效应,在为海尔的海外扩张积累了大量优秀经验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其谋求国际化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二、海尔智家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为用户创造最舒适的家电购物体验。海尔智家从1989年成立到1993年上市仅耗费四年时间,公司不断开拓进取,以创新和客户为核心,致力于业务全球化的同时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之一。

2019年海尔智家的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公司净利润达82亿元。欧睿国际披露的2019年全球大家电品牌销售情况显示海尔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8%,连续11年霸榜。

成立三十余年来,公司在不同阶段的目标策略细化且明确,到了2012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迅速地进行网联化转型,海尔的整体营业收入包括各品类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洗衣机和厨电业务,在国内家电市场日趋饱和的大环境下,公司整体发展水平仍能保持在上升阶段。

面对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海尔凭借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始终位列第一梯队。公司在2005年后不断地进行海外并购,一直坚持着奉行公司全球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2011年以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当下5G时代,万物互联和智能网联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海尔智家迅速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顺应当下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

海尔智家的总营收在经历了2013-2015年的平稳期之后迎来随后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从不同品类看,冰箱仍然是海尔智家营收的最大贡献项,占比近30%。

另一明显的趋势是厨电在总营收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在2019年末占到了总营收的15%,这主要得益于在2016年并购的通用电气家电,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公司的业态。

通过并购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厨电技术,具有前瞻性地深度开发高毛利率的厨电品类,在国内处于萌芽期的技术性厨电市场占了明显的先发优势。从总体趋势来看,海尔智家在过去的近十年间总营收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三、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通用电气成立于1892年,始终致力于以创新为核心提供多元化服务。同其他大型企业一样,通用电气通也常采用兼并、收购实现其快速发展的需求。

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聚焦于高资金壁垒以及高科技行业,家电行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行业,通用电气家电与母公司通用电气的核心业务匹配度并不高,通用电气对其重视程度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通用电气家电业务(GEA)背靠母公司通用电气,在全球顶级家电供应商中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体系包括热品、GE艺术流、GE印象、GE制造、GE咖啡和字母组合六大品牌,涵盖洗衣机,冰箱以及厨电在内的所有品类。

上述品类中厨电作为GEA的核心品类享誉全美。同时通用电气家电的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层理念支撑着企业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经久不衰,始终能推陈出新不断适应时代的变换,尤其是当下互联网大环境下通用电气家电作为百年企业却仍能持续保持创新,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欧睿国际在2015年发表的美国家电行业市场报告中显示,作为通用电器家电的明星产品,其厨电在美国的市占率达到了24.6%,为五大品类中市占率最高,其市占率同样达到了22.4%,通用电气家电厨电品类在美国市场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通用电气家电主要的销售渠道有两种电气技术背景,第一种是零售渠道,另一种是合作渠道。通用电气家电在零售渠道中与本土大型家电零售商保持渠道畅通的同时,与各大商圈同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于通用电气在美国深度绑定建筑行业的头部公司,近乎垄断了美国装修市场中涉及电力方面的项目。因此通用电气家电通过凭借母公司的影响力与各大地产商,连锁酒店等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渠道。

四、并购发生的背景

1.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一经济全球化及政策利好

全球仍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恢复过程中,其中通过引入外资是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不少企业考虑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同时剥离不符合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的业务以实现业务转型。

虽然GEA自从通用电气成立以来便是公司的重要子公司,但GE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医疗大健康等方面的投资,家电业务不在未来聚焦发展的版图内,因此GEA与GE的协同效应在未来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分离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势在必行。

同时近年来,为配合“走出去”战略,国家也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在资金、法律以及流程优化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极好的政策环境。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简化了并购的流程及手续,为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注入一针强心剂。

2.家用电器行业的稳健发展并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伴随经济复苏带来全球需求的回暖电气技术背景,家电行业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迎来了快速的更迭换代,市场前景广阔。欧睿国际2015年报告显示当年全球家电规模达2118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以近38%的占比排名第一。

纵观未来五年,全球家用电器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5.9%,家电需求量最大的亚太地区年复合增长率则可达到6.3%,此数值同样为全球各洲最高,因此亚洲市场潜力巨大。

家电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重点产业之一,过去五年内美国家电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未来五年虽然美国市场逐渐饱和,但其家电规模增长仍可维持在近3.5%的水平,因此美国市场特别是一些细分市场同样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

而国内家电市场同样有趋近饱和的趋势,但例如厨电等高毛利品类在未来十年的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结语

尽管海尔在公司发展早期便明确了全球化发展道路,但对于美国市场的拓展海尔一直进展缓慢,背靠通用电气,GEA凭借着自己优秀的研发能力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在美国市占率仅次于专注于电器制造的惠而浦。

通用家电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17%之上,因此通用家电在美国本土消费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GEA的厨电业务在美国常年保持第一的位置,海尔在厨电业务上仍然处于探索期,因此海尔若并购GEA将迅速缩短厨电业务的品类发展周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