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王燕波 江苏农业科技报_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越来越少人报

客服   王燕波 江苏农业科技报_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越来越少人报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是在你们的宣传报道下,我们火龙果的销路越拓越宽……”

“希望记者采写更多农业前沿科技新闻,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报不仅仅只是一张报纸,更是为农民解难题的‘贴心朋友’!今后还是要注重为农服务…… ”

霜降刚过,一场“头脑风暴”在杨凌农科城 “青皮她园”火龙果温室大棚里精彩上演,农科专家、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和媒体从业者就如何借助媒体更好宣传?媒体如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展开了热烈讨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媒体助农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有力的举措办好报纸和各类新媒体平台,10月28日《农业科技报》首次将编前会搬进了田间地头。

Δ《农业科技报》“田间编读交流恳谈会”现场

脚沾泥土,心怀真情。置身“青皮她园”的大棚中,《农业科技报》编辑记者与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围绕如何推出一批重点专栏,以形象化报道持续推进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如何讲好百姓故事、让百姓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等诸多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一份报纸 承载一份真情

“感谢咱们农业科技报,正是在你们的宣传报道下,我们火龙果的销路越拓越宽,现在都跃出国门了!”恳谈会现场,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在谈到《农业科技报》时,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

Δ会上,大家共同学习二十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谈起与《农业科技报》的结缘,王艳清楚的记得,2019年,一篇刊登在《农业科技报》上的文章《杨凌奋斗者|王艳:让更多人吃上杨凌无公害火龙果》,为她吸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客商。

自此,王艳与《农业科技报》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她的火龙果产业之路也越走越顺...... 如今,王艳不仅带着“南果北种”技术跟车走,手把手的指导果农进行田间管理,还将火龙果种苗销往了欧洲一些国家。

一年又一年,从初春写到深冬,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了“青皮她园”的发展历程。王艳说:“是《农业科技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南果北种’的杨凌技术”

脚板底下出新闻。创刊二十多年来,《农业科技报》在“三农”领域持续发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发现亮点,用手中的笔为农民抒写时代赞歌。

“希望农业科技报能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持续发力,遴选优秀种植单位进行跟踪报道,采写‘鲜活’个例,助推优秀的‘杨凌案例’扎根祖国大地,开花结果。”王艳说。

一份报纸 汇聚各界心声

在极具“科技”含量的温室大棚里,火龙果花肆意盛开。在一旁的长桌前,讨论声逐渐扩大王燕波 江苏农业科技报,大家围坐一起,拉家常、说心声、提建议,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恳谈会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农业科技报不仅仅只是一张报纸,更是为农民解难题的‘贴心朋友’。”

Δ编辑记者参观“青皮她园”火龙果基地

“借助农业科技报这一平台,可以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报纸对某一农产品的报道可以图文并茂,固定位置和时间,定期持续性的报道王燕波 江苏农业科技报,让读者犹如读一篇连载故事。”

“农业科技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互补,呈现出立体式、多元化的宣传报道。”

“通过对‘棚掌柜’的持续报道,扩大了‘棚掌柜’的影响力。”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这场身处田间地头的“头脑风暴”中,不同身份的农民朋友提出真知灼见,为《农业科技报》更好服务“三农”工作凝聚共识,献计献策。

“通过媒体平台宣传农民‘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智慧农产品,让农民看到企业用心、用情、利民、惠民的为民服务态度。”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磊说。

杨凌史丹利总代理商戴涛则说:“作为农资产品供销商,可以与《农业科技报》合力,共同向农户展示、推介更优质的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理性购买、科学使用农资产品的意识。”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植保专家牛永浩发言道,希望借助《农业科技报》,让杨凌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向全国,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富裕,助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各编辑、记者认真倾听,用心记下每一条建议。“此次恳谈会开的很有意义,大家提出的想法都很有用,让我们受益匪浅。后续我们会创新报纸编排,为读者做好服务。”报媒编辑部副主任胡小卫说。

一份报纸 知农爱农强农

一份《农业科技报》,既承载着“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又书写着祖国大地“三农”事业的生动实践...... 家国大事、地方动态、民生福祉一一跃然纸上。

二十余年来,《农业科技报》大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全面展现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及时反映农民群众心声诉求,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幸福、农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燕波 江苏农业科技报_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越来越少人报  第2张

Δ大家畅谈报纸发展,畅聊科技助农。

“双脚扎根人民,把社会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才能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佳作,才能让《农业科技报》为农村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农业科技报社副社长贺辉说,“把《农业科技报》办得接地气,当好农民的‘宣传员’和‘风向标’,替农民说话、为农民服务、帮农民致富,将《农业科技报》办成一份农民的‘贴心报’。”

会后,王艳带领大家参观了“青皮她园”基地,大家纷纷感叹一座基地展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站在棚外,大家仍觉意犹未尽,交谈还在继续。一问一答间,谈话又愈发热烈起来......

此次田间编读交流恳谈会,是《农业科技报》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察民情、听民声,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一次具体实践,目的是与农民群众共同探索助农新模式,让媒体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答好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张面向“三农”的涉农报纸,《农业科技报》在新时代有了新的使命。

记者:吉燕 谷幸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