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快手播放网址

客服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快手播放网址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关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 : 2009/2/20 来源:郑州人大网

——2008年10月28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姜现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作关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2004年以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几年来共投入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4525.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882万元,省财政资金2205.8万元,市财政资金1906万元,县级配套1625.7万元,自筹18155.84万元,银行贷款3750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22.75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9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对项目区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服务设施完备,整体功能较强的新格局,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的试验区。

二是项目区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开发,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1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570万公斤,增加农业总产值3.5亿元。

三是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林业措施的实施,扩大农田防护面积13.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项目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对3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扶持,基本上形成了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为龙头,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典型农业产业化生产类型,经过扶持的龙头企业共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8万户,户均增收620元。

五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对项目区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农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对广大干群的科技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示范带动,开发过的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项目区受益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411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的领导,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制度,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学实施,使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郑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汇报,每年都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表彰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5年,郑州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开始立项实施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今年,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的意见》(郑政办〔2008〕7号),决定从2008年起,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118万元,安排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任务5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快手播放网址  第2张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了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项目。首先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在项目选择上按照连片开发和各年度相对集中的原则,统筹安排,确保了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效益。二是合理安排,优化布局。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安排上,结合全市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优先在各县(市)区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内实施,不断壮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在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上,优先选择能够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的企业进行扶持。第三是科学论证。项目确定后,各地农开办均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就项目初步计划向项目区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做出项目计划上报郑州市农开办。各地项目计划经审查后,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从源头上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合理。

(三)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在项目实施中,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县级报账制和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对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工程和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施工;对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财政资金超10万元的工程实行监理,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对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专人、专帐、专户管理,从制度上堵住了资金使用的漏洞。所有竣工项目,先由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在县级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组织农业、林业、水利、农开、财政等方面的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竣工复验,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被验收单位下验收结论,并把验收结果与下年度项目任务和资金分配挂钩。

(四)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打造农业综合开发阳光工程。项目确定前,对项目建设地点、规划方案、需农民筹资投劳数量等内容在村务公开栏里进行公示,并召开项目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获得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并签字后,方能申报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中,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对工程数量、主要工程的建设地点、投资、建设标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工期等内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项目竣工验收后,以项目区为单位,设立永久公示牌,向群众公示项目的名称、投资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及数量、项目预期效益、运行管护的范围、内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等内容。通过实施公示制增加项目资金运行的透明度,让项目区群众更加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监督农业综合开发全过程,增加农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情。

(五)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近几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2006年度开始在中牟县和新郑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7年度在全市全面推行,提出 “不打无主井,不植无主树,不配无主设备” 的目标。各地在项目工程竣工后,及时进行移交,并分别采取拍卖、承包、集中管理、用水协会等形式,明晰产权、明确责权利,实现所有项目工程均有人管、有资金维护,确保了项目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实行竞争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选择乡镇领导重视、群众要求开发积极性高、开发效益好的地方优先立项;产业化经营项目选择成长性强、企业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农民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扶持。三是推行项目工程资金旬报制度。2006年开始建立项目工程旬报制度,在项目开工后到验收前,各地每旬报告一次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和资金管理情况,市农开办和财政局根据各地报告的情况,及时成立检查组,到项目区一线进行督促、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与下步打算

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还很重。我市现有444万亩耕地中,还有143万亩中低产田,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的是先易后难的原则,剩余143万亩中低产田基础条件很差,水利设施匮乏,土壤质地差,田间小气候恶劣,仍处在 “望天收” 的状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改造的难度很大。

二是上级政策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利。从2005年开始,省政府决定把土地治理项目总资金量的70%用于24个重点县中低产田改造,其余30%资金用于面上97个县(市、区)的中低产田改造。今年,省里将进一步加大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域的工作力度,项目资金将更多地向这24个重点县倾斜。由于我市没有一个县(市、区)符合重点县的条件,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难度将越来越大。

三是对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力度小。目前,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每年总投资150万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0个左右,平均每个项目投入15万元,力度小,开发效益相对较低。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每个最少1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省、市、县配套50万元;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每个最少4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0万元,省、市、县财政配套150万元,开发效益较高。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市委“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抓住改造中低产田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个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跨越。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根据全市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六县(市)耕地面积大,中低产田多,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并在西部丘陵山区突出土地治理,着力改善六县(市)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市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以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为主,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断满足城市对优质蔬菜、花卉、苗木和农副产品的需求。

二是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步伐。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143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任务,每年争取国家改造中低产田任务5万亩以上,市本级完成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以上。不断提高改造中低产田的建设标准,把项目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按照 “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成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的试验区” 的总要求,抓住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有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项目区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加大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增加对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投入,把我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使其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龙头,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对项目区科技带头人和群众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切实搞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方法,推广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的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六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完善县级报账制、招投标制、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等各项工作制度,不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发挥。根据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情况,修订完善郑州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制定市本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探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

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市人大关心支持的结果,恳请市人大继续加强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