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快手0.01元100个双击

客服   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4月7日,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中新膜科技产业合作战略研讨会”上,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蓝伟光发表了题为《新加坡膜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中新合作的机遇》的主旨演讲,其中观点颇具建设性。下为干货。

问道者

中新合作的理由

厦门与新加坡的关系非同一般,在新加坡的华族人口中,来自以厦门为核心的大闽南地区的华人占有极高的比例,他们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新加坡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多的方言“福建话”,实际上就是地地道道的闽南方言,因此,大多数祖籍福建的华人都把厦门当成情感的皈依圣地。

不过遗憾的是,尽管新厦两地方言文化一脉相传、亲情交流如此紧密,新厦两地的经济交流与投资合作却远不及长三角的苏州,渤海经济园的天津,珠三角的广州,乃至西南腹地的成都和东北的重镇吉林密切。

若能在厦门构建一个适合新加坡企业投资创业的基地,既能促进厦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又能帮助新籍闽人回归故土,投资兴业,对新厦两地均大有裨益。

为何选择膜产业

膜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国民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

早在1999年,时任福建省长就作过批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关键要看两条:一条是我们所选择的高新技术是否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条是我们是否具有这个基础,也即是否有这个可能性。膜技术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绿色、节能的高科技产业技术,我省厦门市在发展膜技术方面已具有了较好的基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应将大力发展膜技术作为我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来抓。”

高层当年提及的厦门膜技术基础即是我从新加坡回厦门大学组建的团队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成长,今天厦门的膜产业靠自身的积累与发展,在中国奠定了其特有的地位。厦门几乎所有的大学、研究院所都有了膜技术的研发团队,更涌现了一批以三达膜为龙头,分化发展出的数上百家膜技术与工程公司。

快手0.01元100个双击  第1张

若政府能在行业规范、标准建立、品牌打造、研发创新方面给予支持,厦门完全有条件培养一个以膜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核心的科技亮点与新兴产业。

新加坡在打造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境与水产业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为厦门提供一个极好的样本。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产品都依赖进口,新加坡的水供原本由马来西亚柔佛州经新马长堤引入新加坡,但两国纷争不断,供水一度是马国把握谈判主动权最为有力的筹码,也曾经是新加坡人最为难言的苦楚。

但新加坡临危不惧,依赖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但解决了岛国的水供问题,而且催生了一个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水产业,让世界惊叹、全球瞩目。

今天,几乎所有跟环境与水相关的世界500强企业、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均在新加坡设立了研发与生产基地。新加坡更是化危机为商机,不但解决了自身的供水问题,还把当地的水质净化与污水资源化项目作为示范工程,向世界各地推广应用,为全球提供环境与水的解决方案,既为岛国创造了价值,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我长期在新加坡与厦门两个城市之间穿梭飞行,深知厦门与新加坡的城市异同与产业特征。若厦门能够选择膜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养与发展,选择新加坡作为参照的样本与合作的伙伴,必将为厦门构造一个新兴的产业,打造一个全新的亮点,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膜技术产业简介

膜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是参照人体细胞膜的功能而人工制造的具有选择性分离特征的功能材料。膜技术为清洁生产、水质净化、废水资源化、空气污染控制与产品回收提供了一条极为简便有效的途径。选择适当的膜分离过程,不但可解决目前许多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能够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与产品的回收率,在改进产品质量与增加生产收益的同时,减少产品在废水、废气中的流失,符合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的要求与规范。

膜产业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一方面它本身包括了“膜材料—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类似于“电脑CPU—电脑硬件—电脑软件—电脑应用”)整个完整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膜技术与其他技术交叉渗透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例如,膜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交叉渗透而创新开发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已成为国际上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废水资源化的关键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再如,膜与纳米技术交叉渗透而创新开发的纳米过滤技术更成为国际上水质净化与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

毫不夸张的说,在涉及反应耦合、分离纯化的领域,膜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可与互联网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相媲美。当年为组建中国膜工业协会而倾心倾力的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曾说:“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拥有了化学工业的明天。”

今天,膜技术的应用意义远远超过了化学工业本身,而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膜技术应用的足迹及创造价值的用武之地。可以说,膜技术奠定了现代工业分离纯化的基础,厦门若能着力发展膜技术,必能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构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重要的力量。

四四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构想

膜技术作为一项发展潜力巨大、应用范围广泛的高新技术,是推动厦门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膜技术产业的高适应性和广泛交叉渗透性,对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膜科技前沿的技术水平、前瞻的产业定位、活力十足的产业特色,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城市创新因子,集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对充分激发厦门潜力、增强厦门城市智慧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发展协同的优势,建立产业链的完善与互补,我建议厦门市发改委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局直接对接,成立工作委员会及双方协调的理事会,在厦门划拨出一个专门区域,参照新加坡启奥生物园(Biopolis)的模式,打造一个中新合作的新样板,成立“中新厦门膜科技园”。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将成为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的良好载体。相信通过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将成为一个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运作,具有卓越服务理念、优良服务设施,朝着国际先进园区迈进的国家级孵化器和膜技术产业集聚区。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将打造成为集科技与人居,休闲与生活,研发与创新、中介与服务的科技社区。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希望能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的高地、居住的洼地、创新的场所、创业的平台。

(一)聚集的高地

人才政策是关键,建议“中新厦门膜科技园”一开始就吸引国际级的膜与净水科技公司落户园区,从世界各地招揽一流的科研人才,并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动积极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真正做到为膜科技公司与膜应用企业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其核心是能否汇聚一批有志于开拓创新适合各种工业分离特点的膜技术人才。

厦门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只要营造足以吸引人才的软环境,完全有可能成为膜科技人才荟集的场所。而只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就可能打造成为国际性的膜软件创新、膜工程设计与膜设备制造基地。

(二)居住的洼地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地址的选择建议能跟教育及相关政府机构的规划整合一体,这样既可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又有利于营造吸引国内外膜科技精英与管理人才加盟的良好环境。

这方面,新加坡创建启奥生物园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将园区建为融工作、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家园式社区,解除了企业家和高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三)创新的场所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应该是国外膜科技公司与国内膜应用企业双向交流的纽带。因此,希望越来越多的国外膜科技公司能把它们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带进园区。

(四)创业的平台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构建的目的之一是致力于成为为国家级孵化器和膜技术产业集聚区。如果能够得到市政府支持,吸纳世界著名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膜技术中心及其他真心有志于膜科技产业发展的公司加盟,同时提供经济政策支持,孵化膜产业新兴公司,打造示范工程,成为厦门亮点,面向全国,进而走向“一带一路”乃至全世界。

具体的建议

(一)政策支持与运作模式

任何新兴优质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新加坡发展环境与水产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吸引众多的跨国公司与世界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在新加坡落户?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开始就开放当地的水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作为外国公司施展才华的场所,吸引跨国公司来新加坡应用技术,创新工艺,打造品牌,再以新加坡为基地对外拓展业务。

我建议厦门水务集团可与新加坡投资方一起作为园区的投资主体,参与园区的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

快手0.01元100个双击  第2张

唯有厦门相关的职能部门有兴趣参与这一新兴产业链的构建,膜技术才有真正应用发挥的空间,也只有膜技术在厦门有了具体的示范与应用的成功案例,才有在全国拓展推广的基础,而一旦全国的污水治理,空气净化,中水回用都能应用“中新厦门膜科技园”的技术与装备,厦门创造绿色的GDP,厦门膜技术产业链的打造就有可能真正获得成功。

可以想象,让厦门的污水处理企业与自来水公司放弃传统的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膜技术手段,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会碰到一定的障碍,但目前筼筜湖升级改造工作刻不容缓,自来水水质提升任务也迫在眉睫,若厦门相关的职能部门能从打造新兴产业的高度思考,问题解决起来将相对容易。

(二)借鉴滨海湾膜法水处理技术,打造“魅力筼筜湖”

新加坡的滨海湾也曾经与厦门的筼筜湖一样,藏污纳垢,令人头痛。如今却已成为新加坡融入各种生态绿色措施、与水亲近、戏水而居的最佳示范区域。

厦门筼筜湖与滨海湾水文地理状况极为相似,很多到过新加坡滨海湾的厦门人在赞赏海湾美景的同时,都会感叹厦门筼筜湖的改造为什么不参考新加坡治理滨海湾改造的经验,采用以膜技术为核心、水循环为载体、清洁生产为主题的循环治理模式。

筼筜湖的综合整治历来受到市政府的重视,多年来,治理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其水质及湖底沉积的污泥处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建议的筼筜湖方案包括二部分,一是健全排洪沟内污水的收集,并进行截流除臭、排洪沟清淤,并在松柏公园就地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二是筼筜湖湖水采用生物酶、生物固定床技术等方法进行除臭、消淤。

筼筜湖的治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标杆示范作用,全国类似的湖泊很多,如果全国应用此技术,市场容量超过3000亿人民币。

(三)应用先进技术,真正实现污水资源化

当新加坡探讨通过膜技术淡化海水时,发现应用膜技术回收废水制备新生水比海水淡化的成本更低,因此新加坡先于海水淡化起动了新生水的示范工程。

2009年6月,新加坡樟宜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这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创新性的膜法污水处理工程之一,所有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深埋地下,虽然投资巨大,但节省的占地面积却覆盖了新厂建设的相当部分费用。综合权衡,利远大于弊。

当今中国,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膜法水处理技术是解决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的重要技术。进驻“中新厦门膜科技园”的企业可开发高性能的膜材料,大幅降低膜法制水成本;开发高强度、抗污染的膜—生物反应器(MBR)专用膜材料,以实现低成本市政污水回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技术问题园区企业可以解决,但示范应用却必须依赖政府的协调与支持。

以厦门为例,厦门岛内目前的污水厂有2个,厦门筼筜污水处理厂及厦门前埔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分别为90000m2及12600m2。如应用先进的MBR膜技术腾笼换鸟,做成地埋式系统,分散处理,既可减少污染,实现中水回用,又可腾出大量岛内土地面积10万平方米,日节省用水量60万吨,年节省用水近2亿吨。

2011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52.1亿吨,如有20%污水厂采用此模式,节省用地至少600万平方米,年节省用水130亿吨,市场容量超过人民币2000亿。

(四)自来水厂升级改造

随着饮用水新国家标准的全面实施,饮用水安全问题一度引起人们的关心和热议,饮用水净化技术也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为了保证供水安全,多数城市的自来水厂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升级改造。膜技术被列为“十二五”国家专项饮用水安全保证技术,且很多自来水厂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也都在进行膜技术相关研发工作,包括膜系统工艺以及膜和传统技术的集成组合工艺。大量工程研究表明,通过膜的优化组合可使水质达到饮用水106项的水质指标的要求。

新加坡采用膜技术制备的新生水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环保局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主要用于芯片制造、制药等需要高度纯净水的工业及建筑物冷却系统等作为非饮用水,一小部分注入蓄水经过处理厂处理后成为饮用水。

中国水环境安全形势严峻,膜技术在水处理市场中凭借其处理效果的独特优势迅速发展,随着其技术、工艺的不断优化创新,成本也会不断降低,膜处理技术将会在自来水厂升级改造中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以厦门为例,为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拟在长泰建设新的第二水源,但投资大,而且新的水源也存在污染可能,抗水源波动可靠性较弱,特别是当源水发生重大水质突发事件时,系统出水水质将随原水水质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发生有机物、COD等超标问题。

而如果采用膜技术提标现有自来水厂的话,可靠性保障大,而且水质好、抗水源波动可靠性强,其过滤级别高,对有机物、COD、农药、蓝藻、病毒、两虫等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能够有效的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并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供水安全保障性好,同时项目投资只要二水源投资的1/5、建设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全国的90%以上城市面临自来水源受到污染,需要对自来水厂进行提标改造,或者从遥远的地方建设第二水源,市场容量超过人民币1000亿。

(五)学习新加坡经验,实现水务运营社会化

建议厦门水务和新加坡投资方合资成立运营公司,运营厦门的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同时产权或资产所有权归属政府,运行权外包给运营企业,既提升效率,又减少经费,同时减轻公共财产的支出,两全齐美。合资公司可COPY厦门模式,向全国拓展业务。

综上所述,应用膜技术与其它技术对筼筜湖的综合整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筼筜湖的问题,建设美丽厦门;通过膜技术净化自来水水质,为民生厦门服务;通过膜技术可实现废水资源化与中水回用,实现节能减排,又可以为用水企业节省成本膜法水处理技术,保守估计,全国市场容量超过5000亿人民币,如果政策支持、示范项目成功实施,膜科技园为厦门打造一个过百亿产值规模的产业不是问题。

“中新厦门膜科技园”的建立不但可以加强新加坡与厦门科技、经贸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亦为厦门提供一个全新的园区建设模式,同时可以为中国参照国际惯例、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的社会化提供一个样板,更为厦门发展新兴产业、对接民生工程、服务全国社会,走进全球市场提供一条新思路。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