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小熊代刷业务 - 快手刷赞网站平台,快手一元100个点赞微博刷转发

客服   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小熊代刷业务 - 快手刷赞网站平台,快手一元100个点赞微博刷转发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7月23日,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作物学会主办,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省农牧业遥感中心、青海青稞产业联盟承办的2020年“青海青稞·绿色健康”青海青稞产业发展论坛在西宁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传经送宝,通过不同的角度,分享经验观点,指导研究发展,支持青海青稞产业做大做强。本报将论坛演讲嘉宾的精彩观点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2019年大麦(青稞) 生产消费与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演讲嘉宾: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张京

精彩观点摘登:

大麦根据籽粒是否带皮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两种类型。裸大麦因地域不同而叫法有别,南方称元麦、米麦,北方叫米大麦、仁大麦,青藏高原称为青稞。

2019年,世界大麦总收获面积为5185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360万公顷。总产量约1.57亿吨,比2018年增加1721万吨,增幅12.3%。平均单产为3.02吨/公顷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每公顷提高0.13吨;总消费量约1.45亿吨,比2018年增加640万吨;大麦国际贸易总量为2620万吨,比2018年增加210万吨,中国进口量为593万吨;国际大麦贸易价格1-9月持续下降,10月转而上涨。年度每吨均价为217美元,较2018年减少19美元,降幅8.1%。

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小熊代刷业务 - 快手刷赞网站平台,快手一元100个点赞微博刷转发  第2张

2019年,中国啤酒大麦、饲料大麦、青稞总面积为1528万亩(1公顷等于15亩),总产量为427.6万吨,其中青稞为571.4万亩、135.8万吨。青藏高原春播裸大麦(青稞)产区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孜和阿坝、云南迪庆、甘肃甘南,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最多。2019年中国大麦(青稞)消费总量为1031万吨,其中57.5%靠进口。

在产业技术研发进展方面,2019年多元专用品种共培育出26个饲用(饲料、青饲青贮、青干草)、啤用、食用(籽粒和绿苗)专用品种,首次培育出青稞饲用品种。新品种更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提高,为产业提升储备品种。

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在青海体现在春青稞粮草苗三收生产技术。苗期田间放牧、成熟期收获籽粒和秸秆。用昆仑16号在兴海县开展苗期放牧和刈割试验。基本苗18万,繁茂性好,每亩67万株,每株分蘖数3.7个。牲畜啃食青苗后生长力强,青苗刈割后成熟收获籽粒,产量不减反增。5月中旬青稞地上生物量278kg/亩,是同期天然草场6-9倍,1亩相当6-9亩天然草场。每100万亩青稞,等于增加600-900万亩天然草场。而且青稞苗蛋白质和Ca/P含量高,饲用品质优于干秸秆。此项技术生产推广,将引领高原畜牧养殖走出“夏肥、秋壮、冬瘦、春死”传统怪圈,为农牧结合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崭新路径。

青藏高原特色四元作物 ——青海省青稞生产与加工

演讲嘉宾: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院、国家麦类改良中心青海青稞分中心主任 吴昆仑

精彩观点摘登:

青稞因为比其它冷凉作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抗逆性,成为能适应青藏高原较恶劣自然生态条件的优势作物。作为粮用,青稞是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青稞生产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饲用,秸秆、青苗可作畜牧业的补饲饲料,农牧结合、生态建设。作为加工用,是青藏高原最具优势的特色加工原料作物。作为营养健康用,是高原极端自然条件下人群生活、繁衍的营养基础,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其“三高两低”(高蛋白、高可溶性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营养成分构成,符合现代营养健康饮食的潮流。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办公室基于原料产地、产量、营养检测报告、加工方式、对健康的益处等7大评选依据,最终评选出10种中国好谷物,包括青稞,青稞籽粒中淀粉平均含量为59.25%,且74%~78%为支链淀粉青稞富含膳食纤维,其可溶性纤维和总纤维含量均高于其他谷类作物。

在青海省,青稞主要分布于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年均种植面积210万亩(1公顷等于15亩)左右。品种以肚里黄、门农1号等地方品种为主。其中面积90-160万亩左右主要粮用,部分作为青稞酒加工原料。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土壤培肥、平整土地、机械配套等措施,使得青稞产区耕地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青稞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农业农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一批种子工程项目:青海省国家农作物原种场、青稞良种繁殖基地、麦类作物原种繁育基地、青稞改良分中心等。逐步改善了种业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提高了种子统购统供率,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繁体系已基本形成,种子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同时全省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6%,青稞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牧民青稞用粮得到保证,区域粮食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满足了青稞加工原料的需要,部分青稞调往周边青稞消费区,青稞商品化率达83%。

如今,青稞加工业在青海也稳步发展。作为传统食品的加工,青稞主要有糌粑、酩馏酒、甜醅、各种面制品等形式。作为现代工业加工,也繁衍出了速食面、谷物饮料、蒸馏白酒等。全省青稞加工能力约6.5万吨,产品消费增长较快。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孕育了青稞加工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中国驰名商标3个、青海省著名商标4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个。

而《关于加快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青稞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全省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也为青稞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政策机遇。

青稞产业应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青稞产量提升青稞品质,确保农牧民粮食安全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为突破口,以品牌化战略为依托,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转变青稞发展方式,促进农牧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发展,高值化利用青稞。

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小熊代刷业务 - 快手刷赞网站平台,快手一元100个点赞微博刷转发  第3张

食品领域发展趋势预测

演讲嘉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主任 王凤忠

精彩观点摘登:

食品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和保障。我国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健康中国的主要抓手,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肩负着满足国民健康需求、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

从全球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趋势来说,发达国家积极布局食品科技发展,占据食品科技制高点。以食品生物合成细胞工厂、食品增材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正在颠覆传统模式,以食品组学、大数据为基础的定制化、智能化加工制造正在塑造未来格局,以智能化中央厨房工厂为代表的新产业模式正在深刻改变发展链条,以全程智能绿色冷链为支撑的生鲜食品物流正在重构产后减损增效体系,以传统酿造、工业烘焙为代表的产业标准化智能制造正在引领产业升级。

全球食品技术呈现9大发展趋势,以绿色和智能化为特征的食品先进制造技术装备将加快助力食品产业跨越升级,以主动防控为核心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控制技术将有力保障食品全产业链安全,以自动化机械为基础的食品制造信息物理系统将极大提升食品加工效率,以食品生物合成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将支撑构建未来食品产业新业态,以新资源、新材料开发为重点应用探索将引领食品产业发展新方向,基于基因研究的个性化营养食品创制将为食品产业带来广阔市场,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为保障食品供应链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现代保鲜储运技术对接平台经济将为满足优质便捷生鲜食品消费提供核心抓手,基于组学分析技术的发酵食品制造将助力传统美食推广及文化传承。

在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现状方面,食品产业发展迅猛、效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民营企业成长迅速,食品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支撑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绿色节能装备、传统食品工业化装备、智能生产线等技术装备实现了产业化,降低了果蔬、肉类、水产品、粮食物流损耗率,挽回损失数千亿元。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面临重大短板,一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原始创新仍是短板,二是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足,进入产业化阶段技术仅14%,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以,以学科交叉为基础的高技术发展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方向,食品前沿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是食品产业的核心任务。

在国内外技术竞争方面,我国领跑、并跑、跟跑技术分别占比10%、32%和58%。从国际领跑技术分析,美国居于领先地位,其次为日本、德国、中国和英国。领跑技术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储藏物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大数据等子领域。

从技术发展阶段分析,国内侧重基础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发达国家研究多以应用为导向,且广泛分布在企业和研究机构中,技术产业化比例达到80%以上。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合全球食品供应链、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食品科技的全面创新。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趋向资源化和市场化,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向原料产区和沿海城市聚集,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趋向专业化和园区化,农产品加工生产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农产品发展要去“农”,实现标签化、商品化、品牌化。通过加工原料专用化,改变混种、混收、混贮、混加现状,采用专用原料生产独特性、标准化产品,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益。

青海青稞开启中国青稞品牌时代

演讲嘉宾:

华糖云商董事、《品牌农业与市场》总编辑 梁剑

精彩观点摘登:

青稞产业的机遇在于国人健康消费意识不断增强,青稞、藜麦等特色粮食品类关注度日益提升。中国糖尿病人过亿、亚健康人群数亿,老龄社会加速到来,特医食品崛起。青藏高原作为一方净土,拥有神秘、天然、生态的关联联想,旅游人群不断扩大。国家惠农政策,地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有效推动了青稞的产业化进度。

青稞产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品类认知缺乏,在青藏高原地区之外难以形成自然消费反射,市场能见度低。龙头和品牌企业缺失,难以形成对青稞大消费的拉动。深加工程度不够,大部分产品食用不便捷、口味不丰富,必须进行广谱性、便捷化改造。产业体系不完整,青稞的种植、加工标准不完善,制约了全产业链的发展。

想让青稞走入更多的百姓家,成为国人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进行品位占位。一个品类只有形成清晰的消费认知才能形成一个大品类,《品牌农业与市场》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于青稞的认知五花八门,甚至有人认为青稞是青储饲料。大品类才有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作为青稞产业引领者,青海要承担青稞品类占位职责,做大品类规模,增强品类热度。做大品类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借助现有品类并超越现有品类,比如酸奶比白奶更健康,葡萄酒比白酒更时尚等。和小麦、大米相比,青稞是高原主粮、健康主粮。同时借助旅游人群输出青稞品类,借助大数据进行品类知识传播。

其次是做好品牌创建,以省级公用品牌带动青海青稞品牌矩阵建设。寻找品牌差异化特点,突出品牌竞争力,构建品牌优势。建立运营主体,实施品牌授权,整合资源,推进发展。建立合理的品牌管理架构,实施品牌背书策略,母子办法。充分传达品牌优势资源,将优质资产转化成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内容,建立品牌影响力。同时利用大众传播、行业传播、粉丝传播等多层次传播,构建青海青稞品牌传播的“同心圆+自动波”。

最后通过“爆品工程”打造超级单品和系列爆品,成为做大做强青稞产业的引爆点。打造中国最大的青稞粉基地,特别是青稞工业粉、青稞烘焙粉的生产基地,为中粮、达利、桃李等企业供应原料。打造中国最大的青稞米基地,与娃哈哈、银鹭、同福碗粥等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打造中国最大的青稞元素基地青藏高原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为大健康行业提供优质的健康原料。同时梳理出不同层级和品类的产品,打造超级爆品、爆品和小爆品。再从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重新定义青稞新食代。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