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24小时秒单业务平台便宜ks刷腾讯vip永久网站

客服   24小时秒单业务平台便宜ks刷腾讯vip永久网站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布莱希特的创作历程

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诗人、戏剧理论家,他提出的叙事式戏剧理论对西方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9年到1927年,是布莱希特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他完成了第一部戏剧作品《巴尔》。《巴尔》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诗人,他玩世不恭,对道德和法律也都不屑一顾,他表现出了对于享受和幸福的强烈追求。他身上带着布莱希特的影子,这个形象还表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青年一代的某种精神状态。

巴尔

1922年布莱希特创作的戏剧《夜半鼓声》使他一举成名。《夜半鼓声》的故事发生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主人公刚从战场回来就发现自己的未婚夫已经和一个富翁订婚了。主人公在失意之下,选择投身革命,但是主人公的未婚妻又回心转意,主人公面临着爱情与革命两者之间的选择。主人公在革命前后动摇的态度映射出了当时很多青年的普遍心理状况。

从布莱希特早期的戏剧作品中,我们就已经可以发现布莱希特已经在开始采用若干叙事剧的模式了。《巴尔》的故事情节时间和地点变化都比较大,剧本的内在联系主要在于事件和人物。在《夜半鼓声》中,布莱希特使用了幕外音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够启发观众思考,还打破了传统戏剧所追求的共鸣效果。

夜半鼓声

1928年到1933年是布莱希特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布莱希特这个时候主要居住在柏林,柏林是当时欧洲的戏剧中心。布莱希特在柏林吸收了各种艺术流派的特点,同时还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因此在戏剧创作中,更加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功能。

这个时期他创作得最多的是一些教育戏剧,这些戏剧都具有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的特点。布莱希特往往将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戏剧的布局也不同于普通的戏剧,事件也不够真实,但这样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

同时,他创作的《马哈哥尼城的兴衰》、《屠宰场的圣约翰娜》,这些作品是他与戏剧革新派合作的产物。他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如灯光、字幕、照片等应用到戏剧演出中,同时又使用了传统戏剧的合唱、序幕等手法,以达到丰富舞台表现力的效果。

马哈哥尼城的兴衰

1933年就是布莱希特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了。这个时期,德国法西斯上台,在反动势力的迫害下,布莱希特不得不开始了流亡生活。布莱希特的生活颠沛流离,逃亡到美国时,还遭受了"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审讯。但是这也使得他接触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的戏剧创作已经趋向于成熟,并且布莱希特开始对自己的戏剧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在第三个时期,布莱希特的戏剧作品主要是历史剧、寓意剧和戏剧论文。布莱希特认为,使用历史题材在说明一些社会问题的同时,还能使观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并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使观众更冷静地进行思考。

布莱希特

寓意剧则可以使观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不在受到真实环境以及人物的束缚,使抽象思维更加具体化。寓意往往能够抓住本质,从而反映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引发观众的思考。

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戏剧理论

1924年,布莱希特在柏林担任话剧院顾问。1933年魏格尔的技术特点,纳粹上台后,他不得不流亡国外。他先后去了瑞士、丹麦、瑞典等国家。1948年,二战结束之后,布莱希特回到了东柏林。回到东柏林后,他与他的夫人魏格尔组建了"柏林剧团",他于1956年去世。

柏林剧团

布莱希特创建了叙事式戏剧理论,这种理论不同于传统的戏剧理论,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多部剧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戏剧理论和诗歌,还有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

传统的戏剧在结构上都按照酝酿冲突、展开事件、发展冲突、戏剧高潮、矛盾解决的顺序展开。这类戏剧还具有情节集中或者是互相牵制的特点,演员在演出时要深入角色,并且极力追求逼真。

这种戏剧往往能够打动观众,并且还能将观众带入戏剧的情节中,因此观众十分地期待戏剧的结局。但是在布莱希特看来,这些效果使观众进入了一种幻觉状态,导致观众的思考能力被压制,不能对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理智的判断。

布莱希特

为了防止这种幻觉影响观众的思想,因此布莱希特提出了"陌生化效果"戏剧理论。"陌生化效果"是布莱希特独创的一个戏剧术语,这也是他叙事式戏剧理论的核心换点。

"陌生化效果"的英文是Verfremdungseffekt,简称为V-Effekt。在我国不止有"陌生化效果"这一个译法,也被称为"间离效果"、"间情法"等,但是使用人数最多,最恰当的还是"陌生化效果"这个译法。

"陌生化效果"就是指将舞台上人们所熟悉的事件以另一种样式展示在观众的眼前,从而使观众感觉到惊奇,并诱发观众进行思考。为了达到陌生化效果的目的,布莱希特向编剧、导演、演员等人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戏剧的主张。

叙事式戏剧

布莱希特还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叙述的因素有可能也被纳入戏剧表演的范畴。他的戏剧作品,往往不分幕只分场,并且每一场戏可以独立存在,只是在结局和人物上与整体有关系。

布莱希特指出,演员在演出时,要和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将自己完全地融入角色,而是应该将自己理解的角色表现给观众看,只有这种才能使观众保持清醒的头脑。

布莱希特认为,如果演员的演出太过于逼真,就会使观众产生共鸣,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与剧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情况会使得观众丧失思考能力魏格尔的技术特点,而一直处于幻觉状态中。

在舞台美术方面,布莱希特指出要去掉与剧情无关的道具。但是对于那些能说明时代和人物特点的服饰和生活小用品等道具,布莱希特却要求要做到细微真实。在布景方面,布莱希特主张要做到"景为戏用",布景要为剧本内容服务,如果布景太过真实,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观众的思考。

布莱希特指出,要让观众在观看戏剧的时候,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在看戏。因此他还主张演员们在演出时可以戴上面具,还可以在舞台上当着观众的面,直接更换演出服。

布莱希特

对于灯光的使用,他主张要使用白色的灯光突出人物,并且白色的灯光会更有层次感和雕塑感。他认为如果使用半明半暗的灯光制造气氛,那么就会使得观众昏昏欲睡,观众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戏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在音乐方面,他不赞同使用动听的音乐,因为他害怕音乐太过优美而导致影响了观众的判断力。为了使观众一直保持冷静的头脑,他发明了半截幕。也就是在每一场戏开始之前,都将场次、标题、内容全部告诉给观众。

在戏剧表演时,布莱希特还为表演配备了一个解说员,甚至演员还可以和观众进行对话。而上面说到的这些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要阻止观众产生幻觉,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布莱希特使用各种手段都是想要使观众对舞台上的一切进行自己的评论和思考。

布莱希特的戏剧作品

布莱希特的叙事式戏剧理论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完全成熟的。但是"陌生化效果"理论并不是布莱希特一个人的独自完成的理论,他从古希腊戏剧、西方戏剧中吸取了很多的养分。

布莱希特的重要戏剧作品

《伽利略传》是布莱希特晚期创作的一部历史剧,这部戏剧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与政治的关系,展现了伽利略身上灵与肉的冲突。剧中的伽利略具有丰富的性格,被誉为是20世纪的哈姆雷特。

伽利略传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另一部重要的历史剧,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17世纪德国的宗教战争中。主人公是一个外号是"大胆妈妈"的女商贩。她是战争的信徒,她认为战争是她的生活来源,可是同样也是战争夺走了他儿女的生命。

布莱希特通过大胆妈妈的故事表现出了鲜明的反战立场。通过人物的对话,布莱希特剖析了战争的本质,对即将发生的世界大战发出了警报。戏剧中的大胆妈妈虽然没有觉醒,但是这样反而能启发观众的思考。

结语:布莱希特的叙事式戏剧与传统的戏剧具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戏剧讲究打动观众,并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而布莱希特则指出,这样的情况会影响观众的判断,在演出时应该让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戏剧。

参考书籍:

维之《外国文学简编》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