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车工技师技术总结_电力技师技术总结_机修钳工技师技术总结

客服   车工技师技术总结_电力技师技术总结_机修钳工技师技术总结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王伯军和父母一起回忆军营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紧张,物质极度匮乏,他义无反顾选择参军,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部队;作为一名父亲,他将两个儿子陆续送入军营。说起父子三人参军,王锡贵是满满的无悔与自豪。他说,当兵时所经历的磨炼和获得的荣誉,值得铭记一生。

在部队中,他是“五好战士”。参加石油会战,他连续9年被评为厂劳模和局劳模,在三个儿眼中车工技师技术总结,他是父亲,更是个老兵。

18岁,他参军入伍,此后大半生的时间,他转战石油,却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兵。

大儿子16岁时,他把大儿子送进了部队。大儿子才复员退伍,他又把小儿子送进了部队……

他只说了一句话:没有国哪有家!

保家卫国,他写下血书请求参战

1969年,中苏关系骤然紧张,在珍宝岛爆发了冲突。驻当阳空军某部战士听闻此事,纷纷请战,写下了一封封请求保家卫国的血书。

兵龄3年的班长王锡贵就是其中的一员。

18岁那年,王锡贵参军入伍,此时正值国际关系紧张,在那个年代入伍就意味着上前线,就意味着牺牲,但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

离开家乡那一天,全村人都来送行,王锡贵在家人的泪光中挥手告别了家乡。王锡贵和一起入伍的新兵坐上军车,从马鞍山含山县长岗公社长途跋涉来到郑州军营。

军营生活既新鲜、又紧张,王锡贵很快就适应这个节奏。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队,成为一名空军后勤警卫兵。

当时着装是65式棉布军服,佩戴红五星和红领章,其意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故称为“三点红”。换装那一天,王锡贵穿上一身草绿色的65式棉布面料军装,头戴红五星帽徽的解放帽,衣领佩戴着红领章车工技师技术总结,腰间扎上帆布武装带,站在军容镜前的那一刻,王锡贵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威武与自豪。

虽然只读过三年书,但王锡贵踏实勤奋,不懂的字就查字典,每天从早到晚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王锡贵都能出色完成。王锡贵深知肩上责任,深得部队领导信任。随后,他被领导安排担任班长,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连续四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王锡贵老人说,那个年代在部队条件很艰苦,每天四角钱的伙食,为了改善生活,他们还在部队养猪种菜。衣服破了补了又补,经常是满身补丁。但在部队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本领,让他最难忘的就是收获了战友情。他们在这儿手握钢枪,轮岗执勤。一心只想保家卫国。

不久,部队为了支持三线建设,从郑州移防到宜昌当阳机场。1969年在中苏边境地区发生冲突,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打出了军威国威,捍卫了国土完整。王锡贵和战友们纷纷写下血书,请求参战。

1970年,王锡贵与25000多名转业军人响应党的号召,一起奔赴江汉参与油田的开发建设,从此与石油为伴。

车轮滚滚,从当阳到红旗码头。王锡贵分到干部编制的采购连,随后前往武汉采购工作。王锡贵想,“干石油,就得学技术。” 1972年,他主动要求前往龙尾山三机厂当车工。王锡贵特别勤奋,晚上别人休息,他会跑到车间,跟着师傅一起干活,学技术。在他的努力下,每年车工技术长半级。随后因工作调动,来到钻头厂工作。

王锡贵明白,三分车工七分刀具,想干好车工首先要保证“武器”要趁手,多干多练外圆、内孔、长度、锥度、螺纹等复杂零件的车削练习。他经常手上、双臂受皮外伤。有次为了精细打磨钻头里的冲头,飞溅的铁屑伤到眼睛。同事送他去医院处理,领导让他休息。他处理完伤口,又回到车间继续工作。

工作上,王锡贵不叫苦不怕累,发挥军人作风,别人班车10件磨具,王锡贵的班可以优质保量车50件。为了加强车工工艺,他购买相关书籍学习、研究,成为车间唯一一名车工技师,连续9年获得获厂里和局里的劳模。

好男儿就要进部队当兵

经历过部队锤炼的王锡贵,始终铭记“军民鱼水情”,于是给三个子女取名:王伯军、王伯民、王伯勤。

大儿子王伯军16岁那年,原本想上技校早点参加工作拿工资,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但王锡贵说:没有国哪有家,去部队锻炼几年吧。

王伯军从小就特别崇拜父亲这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王伯军的眼里,身穿军装、帅气伟岸的父亲是他人生的领路人。父亲的入伍经历在他心中埋下报效祖国的种子。

1990年,王锡贵将刚满16岁的王伯军送到红旗码头,这儿也是当年王锡贵来油田的第一站。

来到武汉兵站,又换火车一路北上,来到了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也成为一名军人。

巧得很。王伯军和父亲的兵种也一样,同样在空军后勤服役。

榆林自然条件恶劣,部队驻扎在一个山沟里,每天从早到晚的训练,住窑洞、喝碱水、风沙四起、天寒地冻……最要命的是夜里两个小时一换的站岗,北风呼啸,狼嚎声声,这对从小生活在南方的王伯军来说,着实有点不习惯。

可一想到父亲,王伯军觉得这都不算啥,他咬紧牙关,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训练中,出色地完成了部队的各项任务,到部队第二年火线入党,并在兰州军区11军军事五项全能比武中获集体三等功。因工作出色,服役期间被评为“优秀士兵”。

四年的军旅生涯一晃而过,告别了火热军营,王伯军转业回到油田工作。脱下军装,成为一名采油人。变的是身上衣服的颜色,不变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工作十八年来,先后干过作业工、输油工、采油工,维修工,现任江汉采油厂王场采油管理区王东二站站长,不管是应急抢修还是维护保养,他总是以军人的作风,党员的要求,冲在最前面。

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声如洪钟的王伯军,拿工具往井场上一站,就像一座铁塔。干起工作来却心灵手巧。大到维修注水泵、保养抽油机,小到修理拖拉机、摆弄自行车,他样样精通。

工作上只要与安全挂钩的事,他瞬间变身“唐僧”,是王东二站出了名的“婆婆嘴”。每次施工作业前,他总将每项作业的安全分析解释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大家行动起来得心应手。面对敬业的王伯军,他的那种“絮叨”,也变成了同事眼中的“温柔”以待。

在他的管理和带动下,王东二站连年获评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王伯军蝉联了每一年的井站管理明星,多次被评为厂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党员。

一家三个兵

1994年,二儿子王伯民也到了参军入伍的年龄。

母亲有点心疼,老伴当兵,老大当兵,现在条件好了,早点参加工作成家,安顿下来多好?可王锡贵还是那句话:先卫国,再保家。

1994年,王伯军复员回油田第二年,王伯民积极踊跃报名应征,通过层层筛选、考核和训练,顺利实现了参军梦想。戴上应征大红花,奔赴陕西西安,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陕西省总队渭南市支队防暴中队的一名武警战士。

防暴中队是支队的全训中队,也是执勤处突的中坚力量,素来以训练强度大、战技要求高而闻名,被称为“魔鬼中队”。

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跑个5公里热热身,7点半开饭,8点半到11点半是高强度体能训练,午饭后例行班组会总结当天训练情况接着是简单的午休,还没缓过劲,下午的训练又开始了。傍晚5点半吃完晚饭后,马不停蹄跑5公里消食。

不少新兵蛋子不习惯饭后立刻运动,跑步过程会呕吐。教官却说,越是苦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大家边吐边跑,咬牙坚持,十天半个月,果然都好了。跑完夜跑,晚上要加练单双杠和俯卧撑。

10点结束训练回宿舍后,最让王伯民接受不了的是大冬天洗凉水澡。一盆水冰凉刺骨,伸手进去拧毛巾都难受,还得硬着头皮往身上擦,那种酸爽让他分外想念家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10点半熄灯睡觉是王伯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但一个星期总有那么三、四回,睡梦中的他会被紧急集合哨惊醒,再来个5公里跑。

终于等到与家里打电话的机会,王伯民向父亲诉苦,父亲在电话那头却只说了一句话,“好好锻炼,听领导的话。”

既然父亲和哥哥能坚持,自己也绝不能认怂。很快王伯民成为部队的训练骨干,参与多起执勤和防暴工作,因业务水平高、工作表现好被授予一次个人三等功和两张优秀士兵奖状。三年的部队锻炼,王伯民脸上露出军人的自信与坚定。

从小吃米饭的他,也喜欢上的陕西的面食。

军营生涯结束后,王伯民被分配到江汉采油厂,随后又到清河采油厂会战十七年,先后干过发电工,采油工,维修工,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是单位的生产骨干。

2022年4月,王伯民顺应油田改革调整的步伐,第一批换回江汉,被分到江汉采油厂王场采油管理区最偏远的周矶站周21拉油点,当上了一名采油工。负责站点的日常维护和应急处突,干得有声有色。

他始终记得父亲说过:党让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

王锡贵和小儿子王伯民送王伯军当兵

从当兵入伍算起,时光整整走过了52个年头,但军营中的那些往事,王锡贵却记得一清二楚。

他更记得,当年作为“两万五”中的一员,满怀为国采油的豪情壮志,在四面漏风透雨的厂房中昼夜加班、大干快上。

江汉油田的骨子里,是军队的优良传统。

王锡贵说:我这一代当了兵,儿子这一代当了兵,如果有可能,孙子这一代,我还会鼓励他去当兵。

“八一”,致敬老兵,致敬那个激情燃烧的石油岁月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