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通过技术思考_通过技术思考_网络嗅探技术安全思考

客服   通过技术思考_通过技术思考_网络嗅探技术安全思考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一、航天工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航天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和业绩,为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弹一星”,到如今“载人航天工程”的即将实现,都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努力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

但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强调技术创新,强调科研与经济相结合的今天,航天工业却显得有些先天不足,没有后劲。有些科研院所、企业所呈现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它们表面看来实力雄厚通过技术思考,专家成群,成果累累,阵容非常强大,实际上却隐藏着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部分成果被束之高阁,产生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寥若晨星。多年来各单位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市场回报依然低于在技术开发上付出的努力。一些项目“叫好不叫座”,有的单位技术开发的项目有100多项,虽然评审先进,获奖较多,但“技术与经济脱节”,见到效益的只有十几项,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仅几项。因此,技术上最优,经济上未必最优。有些技术成果只能停留在徒具高水平的“样品”和“展品”阶段。虽然各项技术指标都很先进,但由于成本过高,或缺乏产业条件,并不能成为商品,也不能获得市场的回报。

2创新人才不足

一方面科研队伍臃肿,另一方面作为航天后备力量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而真正的创新人才更为缺乏。航天工业中个别领导,或以亲疏远近取人,或以听话与否取人,或以一己好恶取人,招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有的企业领导本意是尊重人才,却使人才失去了用武之地,如将劳模提调上了领导岗位,让设计人员去搞比较轻松的后勤工作,结果两不满意。当然这里边也有机制上的原因。客观上讲,航天工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是舍得投入的,并且在时间上也基本能保证,但是培养与使用脱节也是普遍存在的,人才匮乏和人才浪费同时发生的情况并不罕见。

3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国际上公认,企业技术创新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2%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在市场上才有竞争能力。航天工业特别是航天研究院所依然依靠上级拨款或银行贷款作为研发资金投入,殊不知僧多粥少;而航天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往往在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时举棋不定,特别是在生产形势好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生产而冷落开发,对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也被忽视等。这些问题都限制着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形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航天工业所属的企业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科研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建立起技术创新的机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三大障碍。

1体制障碍

航天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很大程度上要沿袭旧有的科研管理体制。航天科研院所的决策者关心的是如何完成上级制定的科研任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改善职工的生活;研究人员关心的是论文发表,成果鉴定等现实问题。在这种体制下,因为缺乏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航天科研院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创新。而同时由于航天企业大部分陷入困境,企业消化技术创新成果的能力不足,一些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不能推广应用。

2市场障碍

在旧有体制下,航天工业更加依赖于政府而不是市场,缺乏市场激励机制的科研人员没有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很多项目中,科研院所只负责产品的研制开发,后期制造销售则由相关航天企业完成。科研成果缺乏公平的有偿转让机制,缺乏利益驱动的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当然受到影响。

3文化障碍

旧有的文化氛围和人才结构抑制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民主、技术交流的风气尚未形成,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普遍。

三、增强航天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继续推进科研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要以观念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基础,锐意进取,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在战略观念上要有新突破

(1)必须建立持续创新的思想技术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得以成功地 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并赢得良好的市场信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持续创新,研制成功适应不同载荷需要的火箭型谱化系列,形成了“长征”系列火箭群体。航天工业要重视创新,更要重视持续创新,一旦技术创新在某个环节停顿下来,将很难追赶其发展的速度。

(2)必须树立开放创新的思想航天工业要自力更生,更需要高度重视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成果,不能闭门造车。要大力提倡拿来主义,善于利用国外的成熟技术,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跳跃式发展的道路。

2加强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1)建立市场化的科技体制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航天研究院所由于存在军工研究所的特殊性,因此要在确保军品研制的前提下,实现研究所整体转制。“科技型企业”应是首选方向,但也可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积极稳妥地对原有的部分研究所和工厂按专业进行了合并,这一举措大大地强化了技术创新和研究的力量。

(2)建立开放式开发机制许多航天企业具有院所缺乏的生产和销售经验,而院所却拥有这些企业所欠缺的技术开发力量。因此,应摒弃门户之见,建立“产学研”联合的开放式开发体系,以明晰产权的方式,让院所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航天特色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的产品。这对于激发院所创新的积极性,帮助航天企业走出困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探索适应技术创新的管理新模式

(1)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为保证技术创新的迅速发展,航天工业应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制定实施《航天工业创新管理办法》和《航天工业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使技术创新步入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2)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一句广告词,它道出了管理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本”原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经济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则在于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之本。诺基亚、微软等众多成功企业的例子,无不说明得人才者企业兴。对于创新人才,要采取有效的激励原则。一是利益原则。要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让创新者得到应有的报酬和地位。二是事业原则。要让创新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为其提供发挥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做到各尽其才。

4要加强市场和资本运作的新理念

(1)抓市场,促效益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创新的市场价值。要遵循市场和经济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抓好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技术创新成本。要把握好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关系,走出科研院所重科研开发,轻市场开发的误区。要选择那些最成熟的技术,如航天军民两用技术、最有开发前景的朝阳产业等。无论从科研项目的立项还是应用产品的开发,都必须注重并预见项目或产品的未来市场潜值。其次,还要狠抓市场的开发,及时了解市场的行情,加强产品的对外宣传,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在这一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1所作为我国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单位,在“军转民”的转制过程中,堪称我们的表率。

(2)进行资本运作,为航天工业进行资金“输血”航天产品研制周期长,项目风险大,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而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上级拨款和银行贷款的方法已经不切实际。笔者认为一是可以考虑在航天集团公司下通过银行贷款和各企业自愿出资入股并积极吸收海内外的投资来创建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由其来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由于风险投资公司与所扶持的企业之间是控股、参股或借贷关系通过技术思考,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可以用成功项目的收益来弥补少数创新失败项目的亏损,形成风险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可以对集团内优势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引入外部投资,组建新概念公司,拓展航天技术的应用空间。三是可以通过航天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以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于1999年成功收购了上市公司武汉电缆,现更名为火箭股份。经过资产重组和两次资产置换,火箭股份的经营范围已从传统的电缆行业扩展到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装备等方面。2001年初,火箭股份成功配股,募集资金3亿多元。在资本市场通畅的融资渠道下,公司的技术创新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四、结论

我们要广聚英才,以研究、设计、试验机构为依托,建立组织灵活的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成若干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形成行之有效的从新技术开发到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的完整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全面提升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军转民技术的产业化,使航天集团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集团,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再立新功。这就是我们航天人新时期创新工作的目标。□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