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客服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第1张 拼多多砍价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美国华莱士;另一位则是中国李登海。

从培育到成功一个玉米新品种,成功率只有12万分之一,李登海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却做到了。

他培育出的玉米种子已经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

在国内,李登海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之一。

那么,这位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最美奋斗者究竟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呢?故事还要从1949年说起。

01 弃文从农

1949年9月,在山东省莱州湾的海边渔村,一对夫妻正欣喜地迎来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父亲期望儿子将来长大能出海谋生,所以为他取名为李登海。

只可惜这个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出海打鱼,而是在农田里干出了一番事业。

李登海从小就对吃饭问题记忆犹新,而饥饿更是充斥着他的童年。

为了填饱肚子,他吃过树皮,也吃过草根,甚至连玉米棒和树叶子这种难以下咽的东西都尝试过。

好不容易发了两张粮票可以去食堂领玉米窝窝头,可看着邻居家饥肠辘辘的老爷爷,李登海还是犹豫了。

思来想去,他还是把自己的那份递了过去。

“爷爷您吃吧初中男生学技术,我不饿。”

话音刚落,李登海便头也不回地跑回了自己的家,心里暗暗发誓道:这辈子一定要让所有人吃饱饭。

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彼时的玉米在莱州当地的亩产量仅仅徘徊在二三百斤左右。

一旦遇上天公不作美时,全家人一年的吃喝用度都没有着落,简直是一个死循环。

为了早日破解这个难题,李登海觉得只有考上大学学到更多本事才能改变中国的粮食现状。

只是家中这经济条件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用来交学费呢?

或许是看出了儿子眼神中对知识的渴望,李登海的父母省吃俭用攒了一笔钱将他送进了镇上的小学。

他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学校里的他格外努力,历年的三好学生更是榜上有名。

乡亲们总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殊不知变故很快就发生了。

1968年夏,李登海顺利初中毕业,时局变换却断了他的大学梦。

没有办法,他也只能暂时中止学业,回到老家后邓村和父母与两个哥哥一起务农谋生。

回家后,李登海每天都在低着头种地,这也是他为补贴家用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

干活累了,他就坐下来望着天空发呆,而与此同时那份对迷茫未来的沮丧也不由得涌上心头。

“难道这辈子就要永远待在一望无际的农田吗?难道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就这么难实现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李登海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务农其实和读书在某些意义上是一致的。

只要都是为了改变命运而做出的努力,都应该尽力完成。

自此以后,李登海便一心一意地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农田之中,玉米更是重中之重。

只可惜无论他怎样努力,玉米的亩产量仍然纹丝不动,这究竟是为何呢?

为了彻底弄清楚其中的缘由,23岁的李登海二话不说便担任了农科队队长,并立志带领全村乡亲们实现粮食自由。

与此同时,另外一则消息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个决心。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看着国内外新闻都铺天盖地报道着此事,李登海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不承想这一看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据报道说,美国有一家农民兴建的先锋公司,玉米产量足足达到了亩产2500斤。

对于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的莱州来说,2500斤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李登海更是尤为震撼。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第2张

然而也正是这个数字,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别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们为何就干不成呢?

更何况对方是农民,自己也是农民,既然出发点一致,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02 苦尽甘来

不过无论如何,做事情都应该讲究实事求是,从两三百斤直接过渡到2500斤确实有些天方夜谭。

退而求其次,李登海把1500斤定为亩产玉米的第一个目标,谁知话刚出口就引发了很多乡亲们的质疑。

“亩产1500斤,不可能,不可能……”

“这孩子是晌觉还没睡醒,说梦话呢吧……”

面对众人的窃窃私语,李登海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因为他知道,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让大家信服。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小伙子自从担任农科队队长以后也总结了三个提议。

第一个是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第二个是改革耕作制度,第三个则是引进良种,进行高额丰产实验。

为了扎实走稳这三步,李登海整日将自己“捆绑”在试验田中,日日夜夜地劳作。

通过对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主要农作物的管理栽培,庄稼产量明显提高,村子里吃不饱饭的人愈来愈少。

昔日对李登海抱有质疑态度的老者们也都对此刮目相看,这小伙子还真有点门,能干成大事。

然而,乡亲们的夸赞却并没有让他沾沾自喜。

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是这与目标1500斤相比还是遥不可及。

正当李登海为此事一筹莫展时,一个大好机会忽然出现在了眼前。

1974年,莱阳农学院首次向务农人员敞开招生大门,后邓村党支部二话不说便将其推荐前往。

这个机会对于李登海来说异常宝贵,也是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农田里学不到的知识。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第3张

从光合作用到光合面积再到光合时间,他才明白搞农业原来是一个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在莱阳农学院,李登海是最刻苦的学生之一,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与旁人的差距,所以才应该格外努力。

学校里的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啃书本,晚上点着煤油灯学到深夜两三点更是常有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别人花四年才能学完的课程,李登海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全部掌握。

此外,他还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经常在课余时间登门拜访老农,将前辈的经验认认真真记在本子上。

了解得越多,李登海的心中就越着急,中国的粮食增产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

好在他有一位恩师,莱阳农学院的刘恩训副教授把这位小伙子的努力全都看在眼里。

李登海永远也不能忘记进修结束的这一天,刘恩训教授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小包种子。

是20颗玉米种。

“这是老师好不容易从美国带来的优良品种,回去以后好好研究,总有一天能实现亩产1500斤的愿望。”

这份特殊的“毕业礼物”让李登海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如获至宝的他只能重重地点头。

这20颗种子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他努力前行的方向。

回到农科队以后,李登海就开始不分昼夜地对这些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在搞了四千多个组合,考察记录了五十多万个数据后,总算分离选育出“掖单1号”种子。

来不及犹豫,他立刻将这些新种子种在了试验田里。

为了早日见证到成功的那一刻,他甚至还将住所都搬了过去。

从小苗出土到收获的四个月里,李登海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扎进育种田里,整日忙着浇水施肥甚至连饭都顾不得吃。

1978年秋,“掖单1号”种子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心怀忐忑的乡亲们全都围在一起。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第4张

亩产量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由得惊呼出声,903.6斤,这简直是大家从未敢想过的一个数字。

李登海自然欣喜不已,只是这与目标的1500斤仍然有一些距离。

众所周知,玉米的选种就是在一批玉米当中挑选出品质最好的种子种到地上,以此类推早晚有一天能赶超美国。

可李登海不愿等那么久,中国也等不了那么久,传统的一年一季玉米种植实在是太慢了。

恰在此时,这个聪明的小伙子从书中得知海南属于高温高湿的亚热带气候,只要精心栽培就可以额外多收获两季玉米。

当即,李登海便带着“掖单1号”赶了过去,试图成为那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在海南的这段时间,他和小伙伴们每天都生活在三十几度的山沟里,抛开闷得像蒸笼一样不说,蚊虫更是随处可见。

尽管如此,李登海仍然没有选择放弃,几十天如一日地坚持观察记录着上百个数据。

终于,“掖单2号”研发成功了,1979年将它种在后邓村的土地上后,首次突破了1500斤大关。

03 名利双收

或许连李登海都没有想到,短短7年竟然就创下了我国春玉米亩产的最高纪录。

不过,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因为他永远都无法忘记当初的那则新闻报道,赶超美国打破世界纪录才算成功。

也是从1980年开始,李登海将海南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用一年的时间种几年的玉米。

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代又一代的育种,“紧凑型玉米”的时代悄无声息地开启了。

这种种子生产出来的玉米,可以让玉米叶子生长的角度在45度和50度之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还可以增强种植的密度。

1989年,李登海的“掖单13号”横空出世,每亩1096.29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瞬间轰动全世界。

闻声赶来的同行们络绎不绝,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美国先锋公司。

初中男生学技术_男生初中文凭学什么好_初中学历学技术  第5张

没错,这家公司就是李登海多年来致力于赶超的目标,没想到对手竟然就这样主动找上门来。

彼时的他对公司还没有太多概念,只是能和如此优秀的对手强强联手早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

正当李登海准备接受这份邀请时,美国先锋公司忽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只要让我控股,其他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

听到这里,他觉得似乎有些不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粮食,怎么能交由外国人掌握决定权呢?

从60%到50%的股权,美国先锋公司一步步退让,但李登海还是坚决不干,硬要争取到51%。

他在意的当然不是这1%的利益初中男生学技术,而是切切实实抓在中国人手里的控股权。

或许是感受到了李登海的坚决态度,美国先锋公司竟然第一次妥协了,破天荒以49%的股份与登海种业合作。

2002年11月,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经过了七年半马拉松式的谈判,他终于赢了。

事实很快证明,能与登海种业合作,是美国先锋公司的福气。

2005年10月17日,超级玉米新品种“登海3719”再次创造出世界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

这远远超过了30年前那个两千五百斤的纪录。

也是在这一年,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在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均排在1370家上市公司前十位,李登海身家更是一跃成百亿,成了莱州第一富豪。

如今这位“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却始终不愿从自己的玉米帝国上退居下来。

正如李老所说,在培育种子的过程当中,岁数可能会老,但是时间永远不会变老,追求更不会变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好像只做了一件事,但正是这一件事让中国拥有了可以和世界对话的核心种植技术。

一粒玉米很轻很轻,但它又是沉甸甸的。

参考资料

《李登海:杂交玉米之父》新华网

《他与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李”,杂交玉米让国人“吃好饭”》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