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正文

沉船打捞技术 快手一个段子涨粉50万

客服   dy抖音ks快手 自助商城点击进入

海底捞珍

上海启动150年前清代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考古打捞

万吨级整船打包迁移,将打造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150多年前,一艘满载景德镇瓷器、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等大量贵重物品的木船,在长江流域发生沉船事故。150年后,当年的沉船原因或已无从考证,但深海中沉睡了百年的木船将要“苏醒”。古老的船体,斑驳的痕迹,终会揭开那段旅程背后的故事。

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文物局了解到,这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黄金水道,发现古代木质沉船

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重要口岸之一。上海的长江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古往今来,在这条繁忙航线上和复杂水域里,埋藏有不计其数的水下遗珍和未解之谜。

上海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起,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上海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通过陆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

但长期以来,浑水环境上海长江口水域尤其突出。在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探寻水下文化遗产犹如“大海捞针”。为此,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多个部门,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并运用无人艇、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扫测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联合调查。

终于,2015年,工作人员在对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通过声纳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

不久后,考古人员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了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从此,拉开了解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序幕。

古船探宝,60厘米青花瓷面世

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文物局等多个部门,每年都要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

据模拟动画显示,“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从目前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形疑似为明清时期在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考古人员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2021年7月至9月,上海市文物局再次组织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周围进行了水下调查,清理出前几次调查未发现的元代瓷器和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瓷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长江口二号”古船部分出水文物(资料照片)。

十五年后,再次水下考古捞船

记者了解到,“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重大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由于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科学的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因此,上海市文物局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对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考古队员介绍,整体打捞能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继“南海一号”2007年整体打捞成功之后,时隔15年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打捞方式确定了,打捞方法也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针对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及古船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殊性,负责此次古船打捞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采用了世界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

“该技术特别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考古工作人员说。

意义重大,上海拟建古船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重要空白,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

上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见证。同时,“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完整,船载文物丰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从技术层面看,“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水下考古工作,在零能见度的环境下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和成果,对全球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树立了世界浑水水下考古技术的新标杆,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沉船打捞技术 快手一个段子涨粉50万  第1张

对于古船后续研究和展示情况,上海市文物局官方消息称,“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极其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大,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

此外,“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也被列为“十四五”上海市重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目前,上海已正式决定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开展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保护与博物馆建设,这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这也增强了中国考古学特别是水下考古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上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1月26日拍摄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试验现场。 新华社发

打捞方案

巨无霸“抓娃娃机”整体打捞、打捞设备与水下文物全程无接触、“袋鼠妈妈”船“抱”回“新家”……

揭秘“史上最硬核” 古沉船打捞方案

巨无霸“抓娃娃机”在与水下文物全程无接触的情况下,把预计重达8000余吨的水下考古遗址原汁原味整体打捞出水,然后交给“袋鼠妈妈”船“抱”回“新家”……“史上最硬核”“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打捞方案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智慧。

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这是我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事件,其在科技层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一二三四!古船打捞分四步走

据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整体打捞过程将分为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打捞设备完全不接触水下文物,而且可以将古船周围蕴含丰富信息量的考古遗址一并打捞出水。

第一步,打捞人员从打捞船上把端板顶梁组合体吊入长江口水下,沉入泥中预设位置;

沉船打捞技术 快手一个段子涨粉50万  第2张

第二步,打捞船将在端板顶梁组合体安装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大弧形梁从水下旋转到泥下,从“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穿过,把船体“连泥带水”全部包住;

第三步,22根弧形梁将与泥面上的顶梁一一连接、全部扣紧。此时,“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被这副由弧形梁和顶梁共同构成的“钢架铁骨”包裹;

第四步,整体起吊!打捞人员在全面检验装置整体密封性能后,将“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吊起。

打捞过程如巨无霸版“抓娃娃”

对于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这一创新方案沉船打捞技术,有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抓娃娃”。

22根巨无霸弧形梁先是在古船上方安装,然后翻转到古船底部,穿过厚积的泥沙甚至岩石,将预计重达8000余吨的水下考古遗址全部“抓入怀中”。

巨无霸弧形梁误差仅在毫米级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22根巨无霸级的弧形梁每一根虽然重达近百吨,但精密度极高,届时,在长江口水下,22根弧形梁将通过锁扣“合体”,将水下考古遗址“连抱带抓”出水。

据介绍,由于弧形梁的制造精密度很高,误差在毫米级别,预计弧形梁泥下合拢之后,不仅可以确保“长江口二号”古船“无恙”,还要争取“连泥带水不漏”。

“袋鼠妈妈”船“抱船”迁移

上海打捞局还为运送“长江口二号”古船研制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工程船。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将这艘量身定制的工程船形象地比喻为“袋鼠妈妈”。

根据打捞方案,“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出水之后,将被迅速提升到这艘工程船上嵌入其敞开的中部。褚晓波打趣地说,用这艘特制“母船”来运送“长江口二号”古船,就好像“袋鼠妈妈把袋鼠宝宝小心翼翼揣在兜里”。

根据计划,今年年底之前,这艘“袋鼠妈妈”工程船将“怀抱”清代古船徐徐驶往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据新华社

沉船打捞技术 快手一个段子涨粉50万  第3张

八大悬念

“长江口二号”古船 那些我们未知的事

目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水底被厚厚的泥沙包裹,前期探摸所获得的线索非常有限。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探摸,初步确认其年代为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对于这艘与上海开埠几乎同龄的古船,至少有八大悬念待解。

1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2019年,克服重重困难,水下考古小组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周边找到了其断裂的桅杆,长度逾9米,质地极其坚硬。潜水员努力从桅杆上切下一小片样本,经过分析,发现是产自东南亚的优质婆罗双木。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认为,这意味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既有可能是在东南亚建造,也有可能是全球采购材料在国内打造。那么问题来了,这艘清代商船究竟是从哪里来,又要驶向何方?

2倾覆的原因沉船打捞技术,是超载还是遇险?

水下考古队员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在水下的姿态是向左倾斜的,船尾略微下沉。

难能可贵的是,“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船身仍然保持完整。那么什么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恶劣天气,还是超载的货物?

3“消失”的沙船能否“返航”?

通过水下考古的前期探摸,考古工作者认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很可能是一艘沙船。

沙船是一种平底浅船,适宜长江航运。1990年,上海市以沙船的形象设计了市标。由此可见,沙船对“以水而兴”的上海意义非凡。

如今已经罕为人知的沙船,在上海开埠时期曾是黄浦江上繁忙航运贸易的主力。鼎盛时期,曾有数千艘沙船穿梭于黄浦江上,但目前已没有任何实体沙船存世。人们期待,此次打捞可以让“消失”的沙船“返航”。

4到底姓甚名谁?

沉船打捞技术 快手一个段子涨粉50万  第4张

2015年,它拥有了一个考古编号:“长江口二号”,多年来,打捞和考古人员虽然进行了大量探摸,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发现它的名字。

对于沉船考古而言,找到船名,至关重要。考古专家们非常期待“长江口二号”出水后,能从船身上找到与其“姓名”直接相关的信息,解开其身世之谜。

5装了多少文物?价值几何?

2016年,水下打捞员对被厚厚泥沙包裹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实行了小规模的抽沙作业,结果一无所获。正当水下考古陷入困境之时,潜水员突然摸到一件精美瓷器。以此为突破口,水下考古队一鼓作气,完成了全面探摸,最终发现船上有31个货舱,几乎都是满载状态。

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已从“长江口二号”古船内外提取出水439件瓷器。此外,还有紫砂器、墨书“时泰”木桶等物品。据统计,已经打开的4个舱室,每个舱室瓷器装载量估计在8000件左右,由此判断“长江口二号”古船应装载有数量庞大的文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6一艘清代沉船周围,为什么还发现越南和元代瓷器?

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周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散落的越南瓷器,甚至还有一些保存较好的元代瓷器。

越南瓷器是船员使用的物品还是船上的货物?一艘清代沉船四周,为什么会有元代瓷器?是船上乘客的收藏还是另有出处?

7生活舱浓缩的是谁的生活?

“长江口二号”的文物价值,并不仅限于船上装载的货物,沉船本身的文物价值就难以估量。专家解读,“长江口二号”古船保存完整、船载丰富,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经济史、海洋交往、陶瓷制造等领域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与此同时,从水下考古经验来看,沉船的生活舱浓缩了当时的整个时代背景,那么,“长江口二号”的生活舱又将显示谁的信息?

8还会有“长江口三号”“长江口四号”吗?

上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之一,近代更是迅速崛起成为国际都会和世界大港。而上海所处的长江口,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在这繁忙的航线上和复杂的水域里,埋藏有诸多水下遗珍。

2010年,在国家文物局整体部署下,上海启动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发现长江口水域近150条水下文物线索。上海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在“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出水之后,上海水下考古队伍将继续搜寻更多富有价值的水下文物。

据新华社

编辑|陈宇 郭娟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